通訊員 吳榮奎 楊瑩瑩 本報記者 陳強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2月18日03版)
  近日,福建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發起“無手機課堂”活動,倡議大學生在上課前將手機關機並統一放在收納袋內。據悉該活動屬自願性質,也無獎懲措施。
  12月15日下午,記者前往該學院旁聽大二的“教育統計學”課。課前,學生們陸續將手機放入講臺上標有學號的收納袋中,隨後班幹部用手機拍下收納袋中上繳手機的情況。
  記者註意到,課堂上共有92名學生,其中有19個人未自覺上繳手機。上課時,坐在前七排的學生認真聽講,而坐在後三排的幾個學生則不時開小差。有個男生大部分時間在低頭玩手機,還有幾位未上交手機的學生用手機拍教師演示的課件。
  該學院的部分學生表示對“無手機課堂”還不太習慣。一位楊姓女生介紹說, 出台這個規定之前,一半以上同學上課時都是“低頭族”。一位張姓大二學生坦承,自己喜歡刷微博和朋友圈,“一下子沒了手機,覺得很沒安全感。現在上課時還常常下意識摸口袋掏手機”。她還說,有的同學用手機殼或充電寶冒充手機放入收納袋,也有人有兩部手機,上繳一部,另一部上課時偷偷玩。
  據瞭解,此前國內已有多所高校嘗試推行“無手機課堂”,但有的效果並不理想。福州大學城某高校在實行“無手機課堂”活動一個月後,不得不取消。“剛開始,同學們積極上繳手機,課堂紀律明顯好轉。但由於這是一個自願的行為,一些沒能抵制住手機誘惑的同學後來便不再上繳手機,導致活動開展不下去。”該校一位知情者透露說。
  “對於手機的依賴是許多年輕人的共性,即使沒有啥要緊事,上課時總會不自覺地拿起手機看一看,這樣心裡才踏實。”華僑大學大三學生肖霞認為,“無手機課堂”活動有利於減少上課“低頭族”現象,也有利於提高課堂效率。在她的印象中,“老師是很不喜歡學生們上課玩手機的”,有一次老師發現有學生在玩手機,十分生氣,要求每個學生回去寫篇反思文章交上來。
  福建農林大學大二學生楊惠明覺得,“倡導‘無手機課堂’本意是好的,但不能用強制手段”。在他看來,管得了手機管不住人心,即使手機上繳了,但想看的人還是會想辦法的,“有的同學就明確表態,如果有這樣的規定,他會再購買一部手機用於應付上繳”。
  閩江學院電子系黨總支部副書記楊曉認為,“無手機課堂”活動對於一部分願意學習但缺乏自我約束力的學生是有效的,但對教師授課內容和形式不感興趣的學生可能效果不大。她建議,除了上繳手機外,教師也應提高課堂吸引力,內外結合,效果才會更好。
  “在新媒體時代,手機不僅具有通訊和娛樂功能,也可在課堂上起輔助作用。”福建師範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叢春華表示,對於手機的管理不能一刀切。大部分理工科學生學習註重計算和思考,統一收繳手機有利於他們集中精力學習。但文科學生學習信息量很大,如果沒有用手機拍課件,只是單純地靠筆記,可能跟不上教師上課的速度。  (原標題:大學課堂無手機,能做到嗎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k83wkvmz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